 
	
		专业咖啡知识交流 更多咖啡豆资讯 请关注咖啡工房(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 )
	
		- 
			
				  手冲咖啡需要的东西基本上有: 手冲壶、滤纸、滤杯、温度计、计时器、电子秤和磨豆机。而不仅咖啡豆本身的味道,水的温度、流速、方向、滤纸的选择、粉的颗粒大小还有很多因素皆会影响冲泡出来的味道。 
				  
				  在冲煮过程中有一个十分重要但是容易被忽视的步骤,那就是 闷蒸! 
				  
				  一般涩感大多来自于比较后段的冲煮,萃取时间太长导致涩感发生,但闷蒸仍然会成为涩感的来源,而且这种涩感从入口到吞咽都会有感,让你的风味瑕疵感爆表,很难利用补水、减少整体萃取时间掩盖,确实让人烦恼啊。 
				  
				  
				  主要可以分为2大类: 
				  
				  1.给水不平均: 
				  
				  这比较常发生在初学者身上,或是你的手冲壶很难控水也会发生。当你的粉层吃水状况不平均,排气的状况也会不平均,粉层里就是靠运气在进行萃取,哪个地方萃取过头、哪个地方萃取不足,进而引发涩味的产生,那也是理所当然的事。 
				  
				  而给水不平均产生的问题,也算是相当好处理的,多利用冲煮完的粉渣练习绕圈圈练个2.30遍,下次给水就会顺很多了。 
				  
				  手冲壶太难用就考虑换一把,好壶还是值得投资的,一杯一杯难喝的咖啡实质等于浪费钱 
				  
				  2.给水太轻柔/使用铺水手法 
				  
				  当你的给水很轻柔,或是使用所谓的铺水手法,将水轻轻地放在粉面上,让咖啡粉彻底吸水时,其实没有太大问题,这是很不错的手法。但要特别注意的是,闷蒸的时间过长可能就会引发涩感,原因在于,轻柔给水/铺水时,水是被放在粉面上,并没有足够的力量把水推进粉中,只能靠地心引力和扩散作用慢慢浸湿粉层,因此水和粉接触的时间就会比有力道的给水长,若再使用长时间的闷蒸,就可能导致萃取过度、产生涩感。 
				  
				  解决的方案不外乎2个: 
				  
				  
				  多测试几次,确定 闷蒸时间的极限,不要超过这个时间,基本就不会引发涩味 
				  
				  B.稍微增加给水的力道 
				  
				  给水时稍微用点力,或是控水随兴点,让你的水顺着手冲壶往粉层的底层走。水增加了一些力道,就不会在粉层中待太久,再去探讨 闷蒸时间的极限,即可达到给水柔软度和闷蒸时间的平衡。 
				  而且闷蒸的时间根据不同的豆子也有着不同的时间。比如深烘的豆子,排气比较旺盛,一般闷蒸到25秒就差不多了。而浅烘的豆子闷蒸30秒也不怕!以前街的黄金曼特宁为例,闷蒸25秒左右,可以看到闷蒸的表面由湿润变成了哑光,这个时候就代表着闷蒸结束了。
		前街咖啡(FrontStreet Coffee):广州的烘焙店,店面小但豆子品类多样,能找到各种出名不出名的豆子,同时也提供网店服务。https://shop104210103.taobao.com
 
	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关注公众号,发送 125008 免费阅读全文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8-09-27 19:22:11 责任编辑:未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单品咖啡
常见的咖啡产区
非洲产区
埃塞俄比亚咖啡-
耶加雪菲咖啡-
西达摩咖啡-
(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晒)-
肯尼亚咖啡-
卢旺达咖啡-
坦桑尼亚咖啡-
亚洲产区
曼特宁咖啡-
黄金曼特宁-
云南小粒咖啡-
美洲产区
哥伦比亚咖啡-
巴西咖啡-
中美洲产区
危地马拉咖啡-
哥斯达黎加咖啡-
巴拿马咖啡-
翡翠庄园红标-
蓝山一号-